政務信息化建設迎來一次新機遇
我國電子政務建設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末,經過30年發展,取得了階段性的發展成果,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上升空間廣闊。歷史上,政策層面的更迭在持續推動部委開展信息化建設。從“十五”期間的門戶化建設,到《國家電子政務“十二五”規劃》推動的云計算時代的政務平臺整合需求,再到“十三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實施網絡強國戰略,以信息化驅動現代化。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動下,信息化建設迎來一次新機遇。
新一輪機構改革將催生大量信息化需求
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發了《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以此改革為契機,電子政務行業發展來到了一個新的階段。歷史經驗表明,新機構的設置將帶來新的信息化需求。新一輪機構改革對未來3-5年電子政務市場將產生重要影響。從存量市場角度,將提升供應商的集中度:改革會對電子政務系統的構建提出更高的技術和資質要求,系統的合并升級對政務系統的并行處理能力和交互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直接利好技術領先的龍頭企業。從增量市場角度,政府支出總體趨緊背景下,新組建機構的需求增長最為明確,而新技術也將隨著各級政務系統的升級得到最大范圍的應用和推廣。
新組建機構信息化需求增長最明確,將帶來數百億級增量市場
我們假設中央層面國務院直屬部門初始建設投入2000萬元,9個非部委機構初始建設投入1000萬元,根據估算,新組建部門中央和省市兩級軟件+計算機服務的總投資額將達到388.6億元。新監察委信息化建設復雜程度類比法院。新成立的應急管理部涉及原有部門較多,將打造新的應急管理體系從而加速信息化建設。新的自然資源部著力解決空間規劃重疊問題,確權等新需求將拉動信息化建設。新衛健委并入健康職能將加快健康中國戰略落地,組建后政策頻出推動醫療IT行業加速發展。國地稅機構合并帶來新的信息化需求,包括合并后業務和平臺的鏈接,社保體系業務系統的建設等。組織機構改革對于整體政務系統信息化、協同化、數據的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升級原網信辦,網絡安全進一步得到重視。 |